2016年1月19日至1月20日🍢,心理學博士葉斌老師受邀來我院做輔導員心理培訓。葉斌老師是中國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師和督導師,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在心理咨詢和企業培訓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此次培訓的目標是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吸引了許多專🔳、兼職輔導員前來👨🚀🧒🏿。
1月19日上午9點♋️,培訓在綜合樓709正式開始。葉斌老師首先用三個熱身活動活躍了現場氛圍並引出了培訓的第一個主題🐸:洞察人心與高品質溝通🎁🔈。葉老師用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向大家傳達了佛由心生和投射的原理,強調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作為輔導員,要做到察己與知人,必須了解一些諸如“移情”這樣的重要心理學理論和機製、避免一些思維的盲點。葉老師特別提到了薩提亞的人格冰山,引導輔導員們要有意識地去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以便更好地理解學生🤴🏿,更好地進行溝通👟。對於如何進行良好的溝通,葉老師提到了三個面談要素,即內容、語音語調和身勢語。其中🚻,身勢語是平時大家容易忽略但卻異常重要的。為此🧗🏻♀️,葉老師舉例了多個常見的身勢語,並讓各位老師通過自己模仿來切身體會這些身勢語背後的意義👇🏿。比如在談話時,若是雙臂交叉抱胸前或雙手交叉相握大拇指相頂,邊談話邊搖晃椅子或敲腿均是溝通不良的信號。而雙腿放松交叉,身體前傾🚹,臉和腳尖朝向對方則證明談話者對談話內容有興趣👩🏼💼。葉老師還和各位輔導員一起觀看了克林頓的新聞發布會視頻和馬雲的訪談視頻,與大家一起探討了他們微小身勢語背後的心理狀態🛴,精彩的解析引人入勝🤽🏼♂️🛃。同時,神經語言程式(NLP)中的相關知識也使輔導員們了解到可以通過鏡映、匹配和交叉鏡映的技巧來建立親和感。另外,關於情緒的識別✍️,葉老師提供了15張人臉的上半部圖片給各位老師做測試,引導老師們通過仔細觀察微表情來了解人的情緒🧆。
此次培訓的第二部分主題是價值觀探索與生涯規劃。葉老師用“生命樹”和“最後的話”兩個活動幫助老師們更深入透徹地了解自己。通過“生命樹”的活動,大家領悟到自己對於生命過往中的糟糕亦或成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新的認識🕉,而對於未知的將來⚓️,科技的進步將會帶來巨大的變化,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適應未來的千變萬化🪣。在“最後的話”這個活動中🩴,葉老師要求大家寫出在只剩一年的生命時間裏最想做的十件事和最後想留下的話🖍。伴著音樂,大家投入地寫著,有的老師還流下了淚水📄。在活動後的分享中👨🏽🎓,許多老師提到了原來有些事情不是到了生命的盡頭才可以做,現在就可以行動起來;原來自己對於家人的牽掛是那麽深🫲🏽,對於有限的生命應該倍加珍惜🔃。
兩天的活動雖然短暫,但大家卻在此次心理培訓中受益匪淺📃。葉斌老師用他風趣幽默、觸及心靈,專業而又通俗易懂的講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輔導員們將會學以致用,用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工作和生活🥛📠,在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同時提升價值感和幸福感。

文:蒙曉菁
圖:哈昀